深夜下班路上,不少人会下意识握紧随身的防身工具。打开购物软件,搜索 “防身手电”,不少打着 “强光照明 + 高压电击” 旗号的大型设备赫然在列 —— 商家宣称其能瞬间制伏歹徒,兼具照明与防身功能,价格从一百多元到三百多元不等。但这种网上热卖的 “万能防身神器”,究竟是真能护佑安全的利器,还是藏着风险的智商税?
先查合法性:买卖持有全违法,已有多人栽跟头。准格尔旗公安 2024 年 8 月就处理过一起典型案例:男子马某某和崔某某从网上花 100 多元买了电击棍手电筒,自称 “用来防身”,结果巡逻民警盘查时当场查获。最终两人不仅被没收设备,还因非法持有管制器具受到行政处罚。这并非个例,某小区保安曾用类似设备恐吓外卖员,同样被行政拘留十日。

法律层面早有明确界定。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三十二条规定,非法携带弩、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,可处五日以下拘留并罚款;若进入公共场所,处罚更重。律师明确指出,电击棍(包括伪装成手电筒的款式)属于限制生产类管制器具,其销售、生产需公安机关专门管理,个人买卖持有均涉嫌违法。更严重的是,若使用时造成他人轻伤以上伤害,还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,面临牢狱之灾。
再看实用性:宣传全是套路,实际效果拉胯。商家的宣传话术极具迷惑性,“80 万伏高压”“一碰即倒”“穿透厚衣” 等字眼屡见不鲜。但行业内幕远非如此,电击棍的威力核心在电流而非电压,很多产品虚标电压,实际电流不足,根本达不到宣传效果。
国外专业机构的测试更戳破了谎言:电击棍需直接接触人体 5 秒以上才能暂时限制行动,1-2 秒的触碰仅能造成短暂疼痛,根本无法制伏歹徒。更尴尬的是,它与能远距离攻击的 TASER 不同,必须近距离接触,遇袭时受害者很难有机会持续按压设备。至于 “手电筒功能”,为容纳电击装置,其照明亮度往往不如同价位的普通强光手电,沦为鸡肋。
市场乱象更藏陷阱。直接搜索 “电击棍” 会被平台屏蔽,但商家早有对策 —— 明面上卖普通手电,客服私下引导加微信交易,付款就能发货,从不过问购买者身份和用途。这些地下流通的产品大多没有合格认证,有的甚至存在漏电风险,使用时可能先伤到自己。有用户吐槽,花 300 多元买的 “神器”,电击功能用了两次就失效,想维权却发现商家早已拉黑好友。
其实,合法防身根本不用冒这个险。强光手电本身就是优质防身工具,优质产品的爆闪模式能瞬间致盲歹徒,为逃跑争取时间,且完全合法。辣椒喷雾也是优选,喷射后能强烈刺激对方呼吸道和眼睛,3-5 米内即可起效,无需近距离接触。此外,高分贝报警器能快速吸引周围人注意,震慑效果远胜于电击棍。
说到底,网上售卖的大型电击棍手电筒,本质上是 “违法 + 低效” 的双重陷阱。花几百元买个既不能有效防身,还可能让自己面临拘留、罚款的违禁品,无疑是交了智商税。真正的安全防护,从来不是依赖违禁器具,而是靠提高警惕性、掌握避险技巧,以及选择合法合规的防身工具。
与其抱着违法的 “神器” 自欺欺人,不如备个靠谱的强光手电和报警器 —— 这才是对自身安全最负责的选择。